栏目分类
你的位置:江南网站是什么网站啊 > 新闻动态 > 荔红时节觅乡情_冼夫人_荔枝_高州市
发布日期:2025-06-25 20:15 点击次数:168
高州市根子镇,红荔挂枝头。冯洁云 摄
营员与高州中学学生一起体验木刻画制作工艺。
受访者供图
“这颗荔枝甜了上千年,今天终于尝到祖辈说的故乡味。”6月2日上午,高州根子镇柏桥荔枝种植园内,马来西亚华裔黄星豪看着红荔挂满枝头非常感慨。在他身后,20多名身着统一营服的华裔青少年正穿行在这片被誉为“活的荔枝博物馆”的千年贡园中。
作为第六次带队来到茂名的资深领队,黄星豪这次终于如愿以偿,“往年总是错过荔枝季,今天终于能让孩子们尝到刚从枝头摘下的‘岭南味’。”时值初夏,高凉大地处处可见荔海流丹的盛景,省侨联与茂名市侨联特别将2025年“风韵南粤”寻根夏令营茂名营活动安排在丰收季,让这场寻根之旅更添甜蜜滋味。
展开剩余83%据悉,自2019年茂名市侨联首次承办以来,已吸引100余名华裔青少年前来寻根。本次夏令营精心设计的“荔枝文化—冼夫人文化—非遗技艺”高州专线,通过沉浸式体验让故乡记忆变得可触可感,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正在这群海外游子心中悄然展开。
●叶洁
▶荔枝树下
上最“甜”的一堂课
六月的风掠过荔乡,将熟透的甜蜜揉进高州市根子镇的每一个角落。“十多年没尝过枝头荔枝了,在马来西亚吃的荔枝罐头总少了些风味。”阔别茂名十余年的领队黄立群一路感慨,最怀念的还是这口家乡味。
来到柏桥服务区,营员们眼前一亮——广东省首个荔枝主题服务区宛如艺术展馆:西区主楼似破壳荔枝,东区如层叠荔叶,600米廊道化作蜿蜒枝蔓相连。假山亭台间,荔枝文创与非遗展陈相映成趣。“这哪像服务区,分明是文化综合体!”走过多个国家的黄立群连连赞叹。
毗邻服务区的根子镇藏着座“活的荔枝博物馆”。80亩古荔园中,9棵千年古树与30余棵500年老树静立。在名叫“千手观音”的古树前,解说员介绍:“这棵600年白糖罂,今年采摘权拍出139万元。”
话音刚落,引得营员们“哇”声一片。领队黄星豪轻抚斑驳的树干说:“这颗荔枝甜了千百年,今天终于能尝到祖辈说的故乡味。”这是黄星豪第六次带队来茂名,终于赶上了荔枝成熟季。
中国荔枝博览馆里,华裔青少年穿梭时空:从杨贵妃的“一骑红尘”到现代冷链物流,从岭南贡品到全球餐桌。根子龙眼荔枝专业合作社里,琳琅满目的荔枝加工品更让营员们大开眼界。
拔掉短枝,咬开鲜荔,丰盈的汁水溅上营员们的嘴角。
“好甜!和我们那边的口感完全不一样!”13岁的刘梓毅是营队里最小的营员,他激动地说:“好好吃!从来没吃过这么甜的荔枝!”同行的学员也纷纷感叹:“在马来西亚吃到的荔枝总是酸酸的,没想到新鲜的荔枝这么鲜甜!”
“这是孩子们上的最‘甜’的一节课。”黄星豪感慨万千:“看到茂名荔枝产业这么成熟,真希望有一天这口枝头鲜甜能直达马来西亚。”
荔枝是高州刻在年轮里的文化基因,这场跨越千年的荔枝文化之旅,让海外游子们对祖籍国的农业发展和文化传承有了全新的认识。这片土地上的每一棵荔枝树、每一座现代化建筑,都在诉说着茂名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
▶冼夫人文化
跨越国界的家国情怀
“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在柏桥讲堂课室里,讲师郭柳纤以“唯用一好心”为主题,跟营员们分享了冼夫人作为女性如何促进民族团结的英勇事迹。
营员们多是马来西亚的三代,甚至四代华裔,多数只知道跟随家中长辈去冼夫人庙宇祭拜,听家中长辈讲起“冼夫人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甚至是被神化的人,却对其历史功绩不甚了解。
冼夫人信俗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且早已随华人足迹在海外传播开来。学习冼夫人文化、探访高州冼太庙,是每届寻根之旅的必修课。
冼夫人生于古高凉,今广东茂名人,历经梁、陈、隋三朝,是岭南地区杰出的政治领袖。她一生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为岭南百姓免去了战乱之苦,政治功绩显赫,历代民众为其“立庙以祀”,“好心文化”已成为茂名城市精神内核。
郭柳纤分享了2017年茂名市参加魅力中国城比赛时,曾经请了马来西亚第三代华人、时年73岁的黄关兴上台讲马来西亚和冼夫人之间的故事。“他在台上说‘马来西亚的华人世世代代都敬拜冼夫人’,这名老人一生致力于在马来西亚建一座冼太庙。”郭柳纤说。这个跨越山海的文化传承故事,让在场的营员们动容。
营员们走进高州冼太庙,一种奇妙的熟悉感油然而生。“这里的建筑格局和我们吉隆坡的增江冼太庙太像了!”有营员指着庙宇的飞檐翘角说。讲解员介绍,1962年,华侨陆兆熊专程从高州“引香火”到马来西亚,历时半月将香火南渡,才有了今天的增江冼太庙。
庙内正殿,营员们发现冼夫人神像竟与马来西亚的一模一样。“增江冼太庙的神像就是从高州定制,远渡重洋来的。”讲解员的话让营员们纷纷驻足凝视。
“吉隆坡增江冼太庙落成逾半个世纪以来,香客、游客络绎不绝。”领队黄星豪介绍,父辈们初来乍到、充满辛酸的开创故事也一代代流传,他们将冼夫人包容、团结的精神铭刻于心,冼太庙也成为寄托乡念乡情的载体。
冼夫人文化影响着一代代人,润物细无声。高州市侨联相关负责人说,“依托中国荔乡与冼夫人文化资源优势,为华裔青少年搭建起了一座跨越山海、连通古今的文化桥梁,让孩子们把好心文化传播开来。”
▶非遗体验
在匠心传承中寻根
千年古郡,文脉悠长。高州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木偶戏、山歌、版画、八音锣鼓等非遗50多项,各类文化遗址250多处。6月3日,营员们开始了一天的非遗体验,在匠心传承中感受中华文化魅力。
当天上午,营员们来到高州中学初中部校区体验省级非遗高州木刻画。木刻室内,指导老师正在演示“以刀代笔”的技艺。“高州木刻画讲究‘刀味’与‘木味’,每一刀下去都不能修改。”老师的话让营员们更加聚精会神。从刀刻到拓印,每个环节营员们都认真专注。
19岁的营员覃乙庭虽是第二次参加“中国寻根之旅”活动,但仍感觉耳目一新。覃乙庭拿着自己的木刻画成果与同学一起拍照留念,“虽然不够完美,但这是我最珍贵的纪念。我非常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希望有机会来广东留学。”
高州市木偶戏传习所内,20多双眼睛紧盯着舞台上灵动的木偶。随着艺人十指翻飞,三尺红台上的木偶或挥袖起舞,或刀光剑影,引得营员们阵阵惊叹。“太神奇了!”潘桐晖忍不住站起身想去体验一把,“这些木偶就像被赋予了生命一样。”
高州木偶戏作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400多年历史,传习所的老师傅向营员们展示这项“十指挑动千秋事”的绝技。“我们高州木偶戏最大的特点就是‘人偶同台’。”老师傅边说边示范,只见他一手操纵木偶、一手持兵器,口中还要配唱、念白,一人完成整台戏的表演。
营员们跃跃欲试,但当他们真正拿起木偶时,才发现远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木偶的操作比想象中复杂多了。”潘桐晖尝试让木偶作揖,“我光是让木偶站稳就很吃力,更别说表演了。”
“在马来西亚,我们只能在社交媒体上看到这些传统文化,今天能亲手体验,感觉完全不一样。”读大一的营员陈怡蒨非常兴奋,行程中她不断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晒”出自己的精彩体验。她说:“要让我的同学们知道中华文化有多精彩,相信他们看到也会爱上中华文化。”
带队老师说:“希望通过这样的体验,让海外华裔青少年不仅了解非遗技艺,更能感受其中蕴含的匠心精神。”
在高州,从荔枝文化的甜蜜印记,到冼夫人的家国情怀,再到非遗技艺的匠心传承,每一站都是一次心灵的触动。马来西亚华裔青少年将在茂名的山海之美与文化之韵中留下青春的深刻印记。
发布于:广东省上一篇:数智赋能文旅新纪元:中国永兴洲数智网开启深度融合新篇章
下一篇:原油不宜追空 或仍有机会转强
Powered by 江南网站是什么网站啊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